科技支撑推动小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露地栽培岗位专家梁芳芳
“中国辣椒风靡世界,河南辣椒异军突起。”11月29日,说起近年我省辣椒产业的快速崛起,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露地栽培岗位专家、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股份)有限公司青年骨干教师梁芳芳如数家珍。
我国辣椒目前种植面积220万公顷,年产值达2500亿元,种植面积、产值和效益均居蔬菜作物之首。作为辣椒产业的后起之秀,我省小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4.9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销约65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60亿元;全省有13个县220万人聚集在辣椒产业链上,成为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南小辣椒产业弯道超车的幕后,是以梁芳芳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小辣椒种子科研,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专家团队依托产学研结合的辣椒产业创新技术体系,在河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引领下,开展小辣椒优异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构建簇生小辣椒超级群体,主持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建立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取得了重要技术创新与突破,为小辣椒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河南小辣椒栽培已有近50年历史,形成了子弹头、三樱椒8号、新一代等主栽常规品种,这些品种因推广时间长,抗病性、辣度、产量等特性退化严重。小辣椒由于花多、花小,很难进行常规杂交制种,且制种成本高、风险大、纯度无法保证,需利用不育系制种。韩国小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育成的小辣椒系列杂交种曾垄断我国部分种子市场,但果实不易自然干制,国内亟需一批适宜自然晾晒脱水性好的杂交品种。
近10年来,梁芳芳与河南红绿辣椒种业有限公司辣椒育种家袁俊水、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申爱民等专家一道,带领团队充分挖掘国内外小辣椒资源,构建了有6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内外品种资源,经过多轮杂交、大群体自交,获得了15000个株系的超级群体高辣抗病脱水性好的基因库;筛选出50份抗病、高辣超级群体候选株系;创制出CW41(自交系)等高辣、抗疫病、抗倒伏的新种质14份;选出宜自然晾晒脱水性好的新种质10份;丰富了小辣椒优质抗病宜自然晾晒种质资源,选育出卡奇辣、好农515、天虹16等系列高辣抗病宜晾晒杂交新品种。
梁芳芳等专家团队以高辣种质创新为主要目标,通过对辣椒品系两份亲本材料和杂交代群体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分析,证明了控制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增效基因和减效基因在双亲中是分散的,这为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性状QTL(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分子标记筛选提供了较好的遗传基础。利用筛选出来的62对SSR(简单序列重复长度多态性)标记对群体DNA进行遗传分析,共检测到2个辣椒素QTL位点,3个二氢辣椒素QTL位点。
结合华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5大辣椒制种基地生产实际,梁芳芳和相关专家团队集成辣椒杂交种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制定国家农业行业准,较好地解决了辣椒制种单位或个人技术体系不完善的难题,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此标准已5大辣椒制种基地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高辣优质新品种推广使辣椒功能不断拓展和开发,辣椒深加工将成为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品种对知名辣椒加工企业效益贡献提高15%以上。作为区域特色产业,柘城县连续举办四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临颍县在第五届河南(郑州)现代农业博览会临颍辣椒品牌战略发布会上荣获“中国数字辣椒之都”称号。小辣椒产业技术创新带动了县域经济全方位发展、全链条提升,走出了一条质量兴椒、科技兴椒、品牌兴椒的特色农业之路。
